2020年5月2日 星期六

放生越多,善緣越多

放生越多,善緣越多

在佛經當中有這樣一個公案:

以前有一個天人,投生在一戶施主家裡,長大之後,他想出家,但是父母不答應。這個小孩心裡想:人身這麼寶貴,如果不能出家,那這個人身有什麼意義呢?因此他想自殺,可是跳河的時候,河水竟然倒流。他從懸崖跳下,也絲毫無損。當時國王的法律很嚴厲,他又故意做強盜,想讓自己遭受死刑而死,可是行刑的時候,射出去的弓箭全部都自動返回,國王大吃一驚,向他道歉。後來在國王的幫助之下,他的家人終於允許他出家,證得阿羅漢果。

這個人前世造了什麼善業,壽命這樣堅固呢?

佛說:“以前他救過一個快要被殺的人,以這個因緣,他在五百世當中,內心無所畏懼,外在的地水火風也不能損害他,而且在今生證得了阿羅漢果位。”所以放生是無畏布施,能讓眾生遠離怖畏,也能使自己獲得無畏之果,如果我們有怯弱、恐懼的心理,常常行持放生,就可以逐漸轉為安定、坦然。

(一)放生是功德最大的有為善法

現在是五濁惡世,一般人福報淺薄、業障深重,比如身體多病、壽命短促、災難很多,修持佛法有相當的困難,有沒有一種方法擺脫這種困境?有!那就是放生。在一切有為善法當中,功德最大的就是放生。龍樹菩薩在《大智度論》中說:“諸余罪中,殺業最重。諸功德中,不殺第一。

”藏地的根桑曲扎大師也開示說:“應當斷除殺生,救護放生,在一切身語的善法中,不殺的功德最大。”淨土宗九祖藕益大師說:“欲即人心證佛心,轉濁劫成淨土,術莫過於放生。”所以要把一種惡劣的凡夫心轉成大慈大悲的佛心,要把一個五濁熾盛的穢土轉變成清淨莊嚴的淨土,最好的辦法莫過於放生。

(二)放生是積福要訣

《金光明經》當中有這樣一則公案,在寶積如來出世的時候,當時釋迦牟尼佛是流水長者,他用大象往一個快要干涸的水池當中運水,救活了水池當中的一萬條魚,而且念佛號,加持回向給魚群,以這個因緣,一萬條魚死後轉生為天子,為了報答恩德,在流水長者的家裡,撒下了四萬顆寶珠,而且降下天花為長者祝福。

(三)放生是生命的最佳保障

今天人們都在尋找保護自己的方法,尤其在這樣一個動蕩不安的時代,時時都有可能遭受天災人禍,比如空難、車禍、傳染病、水火災難、暴力襲擊、戰爭,尤其是生活在大城市中的人,連晚上出門都沒有安全感。怎麼才能使生命具有保障呢?就是多做放生,放生的功德積累得越多,就越會使自己處在善法光明的護佑當中,自然遠離橫禍災難,佛經中說:“放生修福…令度苦厄,不遭眾難。”所以放生是我們生命的最佳保障。

(四)放生是延壽妙法

佛經中記載,過去有個沙彌,承事一位長老。長老觀察到沙彌還有七天壽命,就讓他回家去看望母親,臨別的時候囑咐他:到第八天再回來,意思是讓他在家裡命終。沒想到沙彌第八天回來了,師父覺得很奇怪,就入定觀察,原來小沙彌在回家的路上見到一群螞蟻困在水中,他做了一個小橋把螞蟻引到沒有水的地方。以這個救護螞蟻的功德,壽命得到延長。

(五)放生是治病良方

佛經中說:“放諸生命…病得除愈,眾難解脫。”

林則徐曾經講過他朋友的一件事情,他有位朋友,杭州人,名叫屠琴邬,在做官前,身患重病,生命垂危。於是在病中立下誓願,願以利人濟物,來忏悔自己業障。有一夜,感得觀世音菩薩入夢,告訴他說,因為過去世在湖北做官時,太過苛刻,又常常殺生,因而這一生短命。

現在只有放生才可延壽,且可增加福祿,並鼓勵他更加努力去利人濟物。屠琴邬醒後,合家戒殺,且時常買物放生。這年冬季,便被任命為九江太守,次年冬天,病體也痊愈了。

所以,在自己的親人、朋友得病的時候,為他們放生,對病人有很大的利益。

(六)放生能積資淨障

如果能盡心盡力地通過放生積資淨罪,就能積累極為殊勝的淨土資糧。憨山大師曾經說:“放生解冤結,放生罪垢清,……放生又念佛,萬修萬人證。”印光大師在《放生十大功德》當中說:“戒殺放生的行者,來世能生在四天王天當中,享受無極之福,如果兼修淨土,直接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。”

(七)放生能促進社會穩定、世界和平

社會的動蕩,戰爭的爆發,其根本原因,在於眾生無始以來所結下的冤孽,我們人類要實現真正的和平與安寧,遠離戰爭與暴力,根本的解決之道還是要推動人們戒殺放生、樹立起尊重生命的觀念。

放生帶來的直接結果,是減少了被屠殺的眾生,減少了今後動蕩的根源;放生帶來的間接結果,是增加了人們的福報,增加了善的力量,減少了過去的冤孽成熟的機緣。

印光大師在《放生十大功德》中開示說:“凡有欲家門清泰,身心康寧,天下太平,人民安樂者,請皆於戒殺放生,吃素念佛中求之,則求無不得矣。”因此,作為一名大乘佛子,我們應當從自己身上做起,把放生的慈悲之心,帶回家,帶到工作中,去感化一個家庭、一個單位、一個地區、一個國家,乃至整個世界,喚起人們珍愛生命的善心,促進社會的穩定、世界的和平。

(八)放生如如意寶珠

放生是象如意珠一樣極其善妙的法,隨著各人心願的不同會現前相應的善報。如果希求善趣的安樂,放生能獲得人天的福報,如果希求自己獲得寂滅,以放生就能得到聲聞阿羅漢的果,如果能以菩提心攝持放生,就能成為佛果之因,如果祈願上師住世,放生就能感得上師長久住世,如果想讓自己長壽,放生就成為殊勝的長壽法。因此,放生具有無與倫比的功德。作為大乘的修行人,我們放生當然不能僅為自己求一個回報,但是即使不希求回報,善報也會自動現前,這是因果不空耗的規律。

大家能不吝惜自己的錢財,為了救護生命而慷慨解囊,事實上以這樣殊勝的善心等於是把不堅實的財富轉換成堅實的財富,這是捨棄小利益而獲取大利益的作法。為什麼說是不堅實的財富呢?因為錢財是一種會被水漂、會被火燒、會被盜竊的無常不堅固的法。如果把錢用於救護眾生,在心相續當中所產生的功德,誰也無法奪去,所以這是最堅實的財富。其實放生都是為你自己積累資糧,在利他的同時,獲得最大利益的還是你自己。

有的人會想:我沒有很多財富怎麼辦呢?這也不要緊,福德主要依靠的是善心,有放生的純厚意樂就是大福德,所以最關鍵的是要對眾生發起救護的慈悲心,以這種慈悲心來參與放生,哪怕是放一條小魚,也是很殊勝的福德。除了自己親手放之外,以善心勸導別人放生,或者見到放生心裡贊歎隨喜,都是在積累放生的功德。但是在有能力的情況下就應當盡心盡力,不吝惜自己的財富和精力。

佛陀告訴我們:任何損害眾生的行為只會讓自他遭受痛苦,而任何利益眾生的行為,必定讓自他獲得安樂。而且給予眾生安樂,自己的安樂會更大,布施者往往比受施者更幸福。事實上,在生起慈悲心放生的同時,內心就會獲得安樂,而且每當想起以自己的雙手救護過無數的生命,讓它們重返家園,重獲生命的自由,心裡也一定會充滿歡喜、滿足。

從未來世更長遠的角度來看,放生會給自己在未來的多生多劫當中都帶來巨大的福德,佛經裡面記載,給一位生病的比丘送去一個水果,會在很多劫當中感得健康無病,我們現在一起以如法的意樂和行為,救濟這麼多的生命,功德也肯定不可思議。

以世俗的因果緣起規律,今天你以慈悲心救護他們,今後遇到這些生命的轉世時,他們就會來幫助成就你的善緣,你放的生命越多,將來獲得的善緣也就越多,當你成佛的時候,他們會成為你的眷屬,從你的教法中獲得解脫,所以放生也是和一切有情結下生生世世的善緣。

轉載

放生會給自己在未來多生多劫中,帶來巨大的福德!

放生會給自己在未來多生多劫中,帶來巨大的福德!

益西彭措堪布

放生是像如意珠一樣極其善妙的法,隨著各人心愿的不同會現前相應的善報。如果希求善趣的安樂,放生能獲得人天的福報,如果希求自己獲得寂滅,以放生就能得到聲聞阿羅漢的果,如果能以菩提心攝持放生,就能成為佛果之因,如果祈願上師住世,放生就能感得上師長久住世,如果想讓自己長壽,放生就成為殊勝的長壽法。因此,放生具有無與倫比的功德。作為大乘的修行人,我們放生當然不能僅為自己求一個回報,但是即使不希求回報,善報也會自動現前,這是因果不空耗的規律。

大家能不吝惜自己的錢財,為了救護生命而慷慨解囊,事實上以這樣殊勝的善心等於是把不堅實的財富轉換成堅實的財富,這是捨棄小利益而獲取大利益的作法。為什麼說是不堅實的財富呢 ?因為錢財是一種會被水漂、會被火燒、會被盜竊的無常不堅固的法。如果把錢用於救護眾生,在心相續當中所產生的功德,誰也無法奪去,所以這是最堅實的財富。其實放生都是為你自己積累資糧,在利他的同時,獲得最大利益的還是你自己。

有的人會想:我沒有很多財富怎么辦呢 ? 這也不要緊,福德主要依靠的是善心,有放生的純厚意樂就是大福德,所以最關鍵的是要對眾生發起救護的慈悲心,以這種慈悲心來參與放生,哪怕是放一條小魚,也是很殊勝的福德。除了自己親手放之外,以善心勸導別人放生,或者見到放生心裡讚嘆隨喜,都是在積累放生的功德。但是在有能力的情況下就應當盡心盡力,不吝惜自己的財富和精力。

有人獲得滿四天下的黃金,猶不如布施持戒人一餐的食物,更何況又聽法。

⬜有人獲得滿四天下的黃金,猶不如布施持戒人一餐的食物,更何況又聽法。
唯有思歸 • 2020-04-19

大愛道施佛金織成衣並穿珠師緣第七十二

  【白話】

  往昔佛在世的時候,大愛道為佛製作金縷織成衣服,帶來奉上給佛,佛立刻說:“用(它)布施眾僧。”大愛道說:“我(曾)以乳哺育、撫養世尊(成長),(現)親手做成這件衣服,特地來供奉佛陀。必然希望如來為我接受它,方才為什麼說給眾僧呢?”佛說:“想使姨母獲得大功德。為什麼這樣呢?(因為)眾僧是福田,廣大無邊,所以勸你。順從我的話,(就)已經供養佛了。”當時大愛道隨即拿著這件衣服,去到眾僧中,從上座開始(供養),沒有敢取的人。按順序來到彌勒(面前),彌勒接受衣服,隨即穿上入城乞食。

  彌勒的身體有三十二相,紫磨(真)金色。到城里後,眾人競相觀看,沒有人給他飯食。有一個穿珠師,見到人們沒有人給飯食,立即上前跪請,帶回到家中,給彌勒飯食。彌勒吃完,此時穿珠師,拿一個小座鋪在彌勒前,請求(彌勒他)想要聽法。彌勒具有四無礙辯才的能力,立即為他說種種妙法。當時穿珠師,樂意聽聞(佛法),沒有個滿足。先前有一位(大)長者,將要嫁女兒。僱穿珠師穿一顆寶珠。給錢十萬。在這時那個嫁女的人家,派人要寶珠。此時穿珠師聽法興趣正濃,沒時間給他穿。就回答說:“暫且稍等一會兒。”不久又來要,乃至來了三次還是沒得到。那位長者生氣了,把珠和穿珠錢都奪走了。穿珠師的妻子,瞋恨她丈夫說:“又沒有(什麼)家業,一會兒時間穿珠就能得十萬錢,為什麼(只在這裡)聽這個道人盡情地談[誇誇其談]。”她丈夫聽到後,心懷後悔。那時彌勒知道他後悔,就問他說:“你能隨我到寺中嗎?”回答說:“我能。”就隨彌勒到僧坊中。

  問上座說:“有人得到黃金滿十萬斤,與歡喜聽人說法相比怎麼樣?”憍陳如說:“假使有人得金十萬,不如有人以一缽飯食布施給持戒人。況且能有信心聽一會兒法,又勝過那(以一缽飯食布施持戒人)百千萬倍。”就這樣又問第二上座,上座回答說:“假如有人得十萬車金,也不如以一缽飯食布施給持戒者,更何況又聽法聽得很歡喜,(這樣)經過了(較長)時間。”又問第三上座,上座回答說:“如果有人得十萬座屋子的黃金,也不如布施持戒人一缽的飯食,更何況又聽法。”又問第四上座,上座回答說:“如果有人得十萬國黃金,也不如布施持戒人一缽的飯食。更何況是聽法,勝過那百千萬倍。”像這樣依次問到阿那律,阿那律說:“有人獲得滿四天下的黃金,猶不如布施持戒人一餐的食物,更何況又聽法。”

  彌勒問道:“尊者說有人布施比丘一缽的食物,乃至勝過獲得滿四天下的黃金,為什麼(會)像這樣?”尊者回答說:“以(我)自身作證。回想起往昔九十億劫時,有一位長者,他有兩個子,一個名叫利吒,第二個名叫阿利吒。常常告訴他們說:處在高處的也會掉下來,長久的事物也(會慢慢改變,最後就消失)滅盡;有生就有死,有聚合就有分離。長者得病,臨近命終時,約束告誡兒子,千萬不要分家。譬如一根絲不能拴住象,將很多絲聚集在一起,大像不能掙斷,兄弟同在一起,就像多絲(聚集)。當時那位長者,囑咐告誡兒子後,就氣絕命終了。因為父親告誡的緣故,兄弟共同生活,互相之間極其敬愛護念。後來為弟弟娶了(妻子),生活沒多久,而弟弟的妻子對丈夫說:“你就像他的奴僕,為什麼這樣說?錢財用度,應對客人,都由你的哥哥,你現在只得到衣服食物罷了,不是奴隸是什麼?”多次說這樣的話。那時夫婦二人,內心生起變化,要求哥哥分家。

  哥哥對弟弟說:“你不記得父親臨終的話了嗎?”弟弟還是不改,多次要求分家。哥哥見弟弟打定主意,就與他分了家。家裡的所有一切,都平均分為兩半。弟弟夫婦二人,年輕喜愛遊樂,費用開支奢侈。沒過多久,貧窮困乏,來向哥哥要。哥哥那時,給了他十萬錢。得到後回去不久,就又用盡了,就又來索要,像這樣回來六次,(每次)都給了他十萬錢。到第七次回來,哥哥便責備數落弟弟:“你不念父親臨終之言,要求分家,不能用心生活,多次來索要錢物,今天再給你十萬錢,從今以後,不好好生活,又來索要,(就)再不給你了。”受得到這樣的責備,夫婦二人用心生活,已漸漸富裕起來。哥哥的錢財喪失,已漸漸貧窮,就來向弟弟要。他弟弟甚至(連)飯(都)不讓哥哥吃,(並且)說出這樣的話:“(我還)以為哥哥恆常富有呢,(怎麼)也貧窮了呢?我以前向哥哥討要,被責備的很嚴厲。今日為什麼來向我索要?”哥哥聽到這些話後,生起極重的憂愁煩惱。自己思考說:“同生兄弟,尚且如此,何況外人。”厭惡生死,於是(也)不回家,入山學道(去了)。他精進勤苦修行,得到辟支佛果。

  他弟弟後來也漸漸貧窮,遭遇世間飢荒,靠賣柴養活自己(一家)。此時辟支佛入城乞食,最後什麼都沒有得到,拿著空缽出城回山。這時(有一)賣柴人見到辟支佛拿著空缽出城,就拿賣柴所得的炒的稗子麵,想給辟支佛。對辟支佛說:“尊者能吃粗劣的食物嗎?”(辟支佛)回答說:“不管(食物)是好還是粗劣,(只是)拿來支持身體(而已)。”這時賣柴人(把稗子麵)立即給與(辟支佛)。辟支佛接受並吃(起來),吃完之後,飛騰到虛空,作出十八種變化後,就回到他的住所。

  這個賣柴人後來再去打柴,在道上見到一隻兔子,(就)用棍棒丟(過去打)它。(兔子)變成死人,忽然站起過來,抱住打柴人的脖子。那個打柴人用種種辦法想(把它)推下去,卻不能讓它離開。脫下衣服,(用它)僱人,讓(這個人)拉掉它,也不能分離。如此反復多次,到了天黑,(只好)把它背回家。到家中後,死人自然鬆開,墜落在地上,成了真金人。此時賣柴人,立即截去金人的頭,頭不久又長出來;去掉它的手腳,手腳又長出來。一會兒金頭金手堆滿了屋子。積累成大堆(金子)。他的近鄰報告給官府:“這個貧窮人,屋裡(不經人力)自然有這個金堆。”國王聽說(後)派遣使者反复前去(他家)檢查。到屋里後,只見到爛臭死人的手腳頭。賣柴人自己拿著金頭,把它呈上國王,就是真金的。國王非常歡喜,這是有福報的人。立即封給他村落。

  從這裡命終後,生第二天,作天帝釋。下一生生在人中,作轉輪聖王。作天王人王,九十一劫的時間不曾斷絕過。今世是最後身,生在釋迦族,初生那天三十里中的伏藏珍寶自然踴出,後來漸漸長大。哥哥釋摩男,受到父母的偏愛。阿那律的母親想試探各個兒子,當時派人說“無食”。阿那律說:“只把'無食'擔來。”(於是)就(給他)送些空器皿。(送到之後)當時空器中百味飲食,自然充滿。假設用四天下的金用來生活,不夠一劫的時間。更何況九十一劫常受快樂。所以我今生獲得這自然飲食,正好是由前世布施這一缽飯食獲得的果報。(什麼是持戒人呢?)上至諸佛,下至梵天,清淨持戒者,都叫持戒(人)。”當時穿珠師聽到這些話後,內心非常歡喜。